close
因為版權關係
點進去就可以看的到了。
加一撮白米煮去苦味
夏天6、7月正值各種竹筍與茭白筍盛產的時候,竹筍低膽固醇、低脂肪、低熱量、高纖維,是營養又健康的食物。今天請冠軍筍農賴夫達先生與美食專家蔡季芳,教你挑選盛產的綠竹筍和茭白筍,以及各種料理撇步,吃到竹筍真正的美味。
如何判別現挖筍
筍尖內有土、現採筍底較乾、現採筍底呈淡黃
挑筍原則
筍底愈深黃愈老、筍尖未開較鮮嫩、筍尖未變綠較甜、狀如牛角份量足、筍殼金黃色表鮮嫩
生筍保鮮處理
筍底抹鹽巴
買回來帶殼生竹筍,可在筍底抹鹽,使竹筍不會纖維化,甜味也不會流失。
保濕防老化
也可將餐巾紙沾濕,再把濕餐巾覆蓋在筍底,使筍子保持濕潤,防止老化。
正確切法
筍底滾刀切
滾刀切筍底,再與竹筍生長方向垂直切,讓筍底粗纖維較短,口感較嫩。
筍尖縱刀切
切筍尖要縱刀順竹筍生長方向切,筍子的甜度較不會流失。
美味煮法
白米去苦味
煮筍時可加入一撮白米,因白米本身的甜度,可以去除筍子的苦澀感,並且提高甜味。
排骨增甘甜
排骨帶有甜味與油脂,加入一小塊排骨,經過油脂潤滑,使筍子的甘甜不會因水煮而流失。
同場加映 茭白筍
不選中端突起
不要選擇茭白筍中端突起的,代表茭白筍過老,吃起來口感差。
筍尾肥厚
茭白筍僅食用筍尾白色部分,筍尾長且肥厚為佳,筍尾應呈白色,若呈青綠色表熟度未足。
切開有黑點表老化
切開茭白筍若發現內部有黑色小點即為老化現象。現今因品種改良,此現象較少。
毛孔細小
可從尾端觀察毛細孔,呈白色且愈小愈好,若粗大或顏色偏黃代表纖維質粗、口感不好。
全站熱搜